水中的氰化物的主要污染來源是小金礦的開采、冶煉、電鍍、有機化工、選礦、煉焦炭造氣、化肥等工業(yè)排放的廢水。氰化物可能以HCN(氣體)、CN和配位氰離子形式存在于水中。含氰廢水氯化法處理時,可產(chǎn)生氯化氰(CNC1),它是一種溶解度有限,但毒性很大的氣體,其毒性超過同濃度的氰化物。氰化物氣體(HCN和CNC1)可通過呼吸道進入生物體,發(fā)生毒害作用,CN通過飲用水吸收,配位氰離子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氣體,對水生生物和人都有很大的毒性。
采集水樣后,必須立即加氫氧化鈉固定,使樣品的pH>12,并將樣品貯于聚乙烯瓶中,采來的樣品應及時測定。否則必須將樣品存放約4℃的暗處,并在采樣后24h內(nèi)進行樣品測定。當水樣中含有大量硫化物時,應先加碳酸鎘或碳酸鉛固體粉末,除去硫化物后,再加氫氧化鈉固定。否則,在堿性條件下,氰離子與硫離子作用而形成硫氰酸根(SCN-)離子,干擾測定。
檢測高濃度的氰化物水樣,一般選擇配位滴定法。向水樣中加入酒石酸、硝酸鋅或EDTA,在pH=4的條件下,加熱蒸餾,簡單氰化物和部分配位氰化物(如鋅氰配合物)以氰化氫形式被蒸餾出,用氫氧化鈉吸收,蒸餾后的堿性餾出液用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氰離子與硝酸銀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銀氰配位離子[Ag(CN)2],過量的銀離子與試銀靈(對二甲氨基亞芐基羅單寧)指示劑反應,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燃t色時為滴定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