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這些變化值得關注!
榜單前三名分別是中國葛洲壩、三聚環保、北控水務,共7家實現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葛洲壩、三聚環保、北控水務、光大國際、東方園林、碧水源、格林美。
從結構上來看,A股上市公司有37家,H股上市公司5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上市企業2家,非上市環保公司5家。
2019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
榜單前三名分別是光大國際、北控水務、中國葛洲壩,共10家公司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光大國際、北控水務、葛洲壩、三聚環保、格林美、東方園林、盈峰環境、首創股份、碧水源、啟迪桑德。
從結構來看,A股上市公司39家,H股上市公司6家,新加坡上市1家,非上市環保公司4家。
2020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
榜單前三名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中國天楹,共9家公司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中國天楹、首創股份、格林美、盈峰環境、碧水源、龍凈環保、啟迪環境。
從結構來看,A股上市公司36家,H股上市公司9家,新加坡上市1家,非上市環保公司4家。
2021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
榜單前三名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中國天楹,共8家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光大環境、中國天楹、北控水務、首創環保、盈峰環境、格林美、重慶水務、龍凈環保。
從結構來看,A股上市公司33家,港股上市公司10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公司6家。
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
榜單前三名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首創環保,共11家營收過百億元,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首創環保、中國天楹、格林美、盈峰環境、瀚藍環境、龍凈環保、中國水務集團、寶武環科、東方園林。
從結構來看,A股上市公司35家,H股上市公司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環境公司6家。
近幾年,受融資收緊、政府去杠桿、PPP項目入庫等影響,環境企業股權轉讓、質押、債務融資活動頻繁,國資通過收并購等方式大舉布局,生態環境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2018年,50強中民營企業26家,國企/國資控股企業24家。時至今日,2022年,50強中國企/國資控股企業達到36家,民企14家。
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大家一直在提國進民退,因為市場新格局已經發生變化,國有、民營、外資等已經開始同臺競演了。當然不僅市場注意到這一信號,民營企業本身也已經意識到問題了。
在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發布會上,維爾利的董事長表示要“練內功,傍大款,走出去”。這也是反映出民營企業的心聲,因為他們確實遇到了一些發展困難。但是他們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和央企、國企合作,充分利用雙方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
1)具備技術優勢
大家都知道的是國央企具備資本優勢,但是同時也欠缺技術優勢。這個時候具備技術工藝迭代能力、重視研發創新的企業勢必會脫穎而出。尤其是近幾年環保督察的風暴襲擊,讓大家深刻意識到治理這件事只有錢是不夠的,還是有真本事才能走的穩。
2)具備運營優勢
現在環保行業已經進入運營時代,以運營能力為長的環保企業更具備有優勢。國民合作后,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國央企負責拿項目,民企負責運營。這就體現了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也體現了民企在市場上的立足點。
3)具備地方優勢
環保市場的地域性很強,很多區域性項目都是本地公司在做,因此國央企沒有絕對優勢。這也是民企的競爭優勢,在地方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是國企選擇合作的原因之一。
環保行業最初的十年,有資本優勢的企業確實比別的企業發展得好,純粹的技術型、產品型企業,非常容易“掉隊”,但要長期立足,運營又不可或缺,否則只能是“資本游擊隊”的贊助商。
因此,頭部企業已經開始在運營上發力,之前首創環保在2022年半年報中就表示,業績增長的一部分原因是運營類業績占比進一步提升,主基業城鎮水務及固廢環境業務運營收入保持高速增長。
結語
雖然民企的身影越來越少,但是留給民企的路,從來不是攻城掠地、野蠻擴張。只有在細分賽道里,筑技術高墻,不斷創新,才是當下的不二法門。未來,具備技術創新能力、優秀項目運營能力的民企,一定能夠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