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時,一旦發生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工藝系統異常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輕則導致處理效率低下,重甚至會影響整個水處理系統,惡化出水水質。
干了23年污水處理的三豐老師也說:以前氨氮超標解決單一問題就好了,現在既要顧及總氮還要防止總磷出問題,給污水處理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但是說到底,覺得污水處理越來越難,還是水處理運營人員的基本功不夠扎實。
污水處理越來越難,是不是忽略了這四點?
01 控制污泥膨脹、老化、泡沫三大“頑疾”
三豐老師說過,導致污泥膨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因素就是進水水質。
例如,進水是印染、食品加工、造紙廢水,本身就極易產生膨脹。另外,成分單一、含油較多、COD易分解、缺少氮磷的進水,也會導致膨脹發生,往往是一個樣本一種狀態。
為防止污泥膨脹,首先應加強管理操作,經常檢測污水水質、曝氣池內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數和進行顯微鏡觀察,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如加大空氣量、及時排泥、在有可能時采取分段進水,以減輕二沉池的負荷。
通常污泥老化的特征有:活性污泥絮體粗大,沉降速度加快,污泥顏色發暗,上清液有肉眼可見細小顆粒,顆粒之間的間隙水清澈。但是,如果污泥中度、重度老化時,上清液會發生渾濁,間隙水無法表現為清澈。
污泥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是需要從水處理全局出發,進行系統性的分析。
污泥泡沫和浮渣雖然發生頻率高但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可以通過人工打撈、噴水噴消泡劑、進行工藝參數調整等措施進行情況改善。
02 氨氮、總氮超標后準確鎖定誘因
氨氮、總氮超標可以說是大多數污水廠都頭疼的問題。
如果系統受到沖擊導致的出水氨氮惡化,那么第一個要糾正的就是污泥負荷,盡快調低污泥負荷,一般要降低到0.12以下,以便加速恢復氨氮的去除率。
如果是硝化菌受到沖擊導致的氨氮去除率下降,那就比較麻煩,調試恢復的周期通常需要1-2周的時間。實在著急的話,可以就近接種些污泥投入好氧池,這樣對系統恢復硝化效果比較有利。
03 通過生物相鏡檢快速分析系統異常
當曝氣池中溶解氧降低到1mg/L以下時,鐘蟲生活不正常,體內伸縮泡會脹得很大,頂端突進一個氣泡,蟲體很快會死亡;
當pH值突然發生變化超過正常范圍,鐘蟲表現為不活躍,纖毛環停止擺動,蟲體收縮成團。
盡管觀察到鐘蟲數量較大,但蟲體萎靡或變形時,鐘蟲尾柄脫落,甚至成為圓柱形,則說明環境條件惡劣,反映出細菌的活力在衰退,污水處理效果有變差的趨勢。
一旦輪蟲大量出現時,預示著活性污泥老化,結構松散而污泥上浮,處理效果變差。
04 通過SV30變化判斷工藝運行狀態
SV30用時短、操作簡單,其變化不僅可以讓人了解污泥絮凝、沉淀過程的變化,還能直觀反映出系統的運行情況,如污泥膨脹、污泥解體、污泥腐敗等,供運營人員判斷運行狀態。
沉降比通常可以用來發現污泥狀況、判斷設備運行狀態和預判污水處理效果。
比如,在具體工作過程中,老化的活性污泥,污泥絮體卷氈明顯,上清液清澈但是帶細小顆粒,顆粒之間的間隙水清澈。
沉降比大幅波動,尤其是超過50%,要注意是否污泥堆積在系統的死角了,特別是曝氣或者攪拌故障的區域。而當沉降比大幅下降,可能是由于二沉池排泥堰門堵塞、潛水攪拌器停止運行、外回流泵故障等故障發生。
此外,老師還說過,沉降比出現污泥細碎和上清液渾濁時,往往顯微鏡生物相觀察到的菌膠團也是細碎,絮體細小狀態多的特征,所以,沉降比和生物相常常需要聯合起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