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于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水體污染不嚴重。否則說明水體污染嚴重,自凈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凈能力。
當今處理污水大多數是好氧-厭氧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溶解氧在實際的廢水處理操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請關注環保小蜜蜂公眾號,這一指標的惡化或波動過大,會迅速導致活性污泥系統波動,進而影響處理效率。因此,需要在實際處理工藝中,嚴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今天,我們就詳細討論一下什么是溶解氧。
1. 溶解氧DO的定義
溶解氧字面意思是水體中游離氧的含量,用DO表示,單位為mg/L。從理論上理解,當曝氣池各點監測到的溶解氧值略大于0時,可以認為充氧正好滿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由于就整個曝氣池而言,溶解氧的分布和各曝氣池區域內的溶解氧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為了保守的穩定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機物或自身代謝過程中對溶解氧的需求,理論上需要將曝氣池出水溶解氧控制在1~3mg/L的范圍內。
然而,實際運行中發現,將溶解氧控制在1~3mg/L的范圍內,唯一的結果只能是浪費電能及導致出水含有細小懸浮顆粒,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只需要將溶解氧控制在1.0mg/L左右即可,合理又節能。
2. 溶解氧的監測
由于溶解氧容易受到空氣中氧氣、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所以常常是運用在線檢測儀器或便攜式溶解氧檢測儀進行現場監測。
在檢測時,應該將整個曝氣池劃分成若干區域,就整個區域范圍的溶解氧監測值進行統計分析,用以摸清本系統的不同階段和時間點的溶解氧分布,這對后續系統的整體把握以及活性污泥故障分析非常有益。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檢測條件,可以通過監測曝氣池出口端的溶解氧作為活性污泥系統對有機物降解進程的最終結果判斷。
通常情況下,冬季充氧效果都要明顯優于夏季。主要原因是冬季水溫較低,溶解氧的飽和度高,相反,在夏季溶解氧的飽和度低。
3. 溶解氧和其他控制指標的關系
(1) 溶解氧和原水成分的關系
溶解氧和原水成分的關系,重點是原水成分中有機物含量和溶解氧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原水中有機物含量越多,微生物為代謝分解這些有機物所需消耗的溶解氧就越多,相反就越少了。所以在控制曝氣的時候,要注意水量和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相匹配。
當進水量是平時的1.5倍時,若不調整曝氣量的話,會出現曝氣池出水溶解氧過低,有時甚至會低于0.5mg/L,不利于活性污泥發揮高效率處理效果。
如果進水流量沒有增加,但是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時,同樣也會出現對溶解氧需求增大,繼而出現曝氣池出水溶解氧過低的現象。
原水中一些特殊成分的存在,同樣也會影響充氧效果。比如水中洗滌劑的存在、使得曝氣池液面存在隔絕大氣的隔離層,進而影響曝氣效果的提升。
(2)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濃度的關系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濃度的關系還是比較密切的,通常看到的是高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明顯高于低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所以,要達到去除污染物、并達到排放濃度的情況下,要盡量降低活性污泥的濃度,這對降低曝氣量、減少電力消耗是非常有利的。
同時,在低活性污泥濃度情況下,需注意不要過度曝氣,以免出現溶解氧過高,對僅有的活性污泥出現過度氧化現象,這樣對二沉池的出水不利。
通常可以看到二沉池出水中夾雜較多的未沉降顆粒流出.這就是被氧化的活性污泥解體后分解在出水中的緣故。同樣高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是很高的,不能不加控制的將活性污泥濃度一直升高,這樣會出現供氧跟不上而出現缺氧現象,自然,活性污泥的處理效果也就受到抑制了。
(3)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關系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關系,可以理解為溶解氧對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響。主要會出現以下2種情況:
過度曝氣容易使細小的空氣氣泡附著在活性污泥的菌膠團上,導致活性污泥上浮到液面而產生浮渣。
活性污泥的壓縮性變差。特別是活性污泥發生絲狀菌膨脹的時候,更加容易導致曝氣的細小氣泡附著在菌膠團上,繼而導致液面產生大量浮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