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標志著全國首座承擔示范效應的污水處理廠已成功實現全產業鏈運營,更意味著該廠將以治水為切入點,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
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
宜興是久負盛名的“環保之鄉”,宜興產的水處理裝備更是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
2014年,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為首的環保專家成立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提出“建設面向未來的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的構想。經過考察調研,專委會攜手三峽集團、宜興環科園將藍圖在宜變成生動現實。
去年10月建成投運的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獨創“三葉草”的造型風格和功能構成:
一葉是以高品質出水為目標的“水資源環”;
一葉是滿足公眾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功能環”;
一葉是將廢棄物資源化的“能源和資源環”。
企業副總經理張繼方說,該廠正式投運以來,每天有2萬噸生活污水在實現“清潔”出水后排向太湖,或在“新功能環”用作沖調咖啡等的生活用水。讓他倍感自豪的是,9月下旬,作為我國污水處理行業10年偉大變革的代表作,概念廠亮相在京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綜合展區,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等國家領導人的參觀。
在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有一座別樣的“咖啡廳”坐落于廠區中心。“好水不問出處”的標語十分醒目,吧臺上放置著一瓶瓶“永續水”,成為來參觀客人們品嘗的“特產”。這“好水”的出處正是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這里的“污水”不僅可以直飲還可以用來沖調咖啡、釀造啤酒,展示著未來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
廠內生產的永續水
“中國環保之鄉”宜興,臨近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太湖,被譽為江南水網的“心臟”,流域面積覆蓋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為全國河道分布密度最大區域,滋養著上千萬人工作生活。
污水資源概念廠旁水系環繞,每天2萬噸的生活污水在水質凈化中心“華麗變身”。被處理過的污水,大大優于環太湖流域地方排放標準,同時污水中的抗生素、藥物殘余等新型污染物也得以有效去除,最終“清潔”出水排向太湖,成為生態水源滋潤一方土地。
在有機質協調處理中心,一座圓形球狀結構中充滿了沼氣,借助發電設備每天可生產1.8萬度電,實現滿負荷狀態下100%能源自給。
污水處理廠保護著城市的水環境,也是典型的高耗能行業。傳統污水處理模式以能耗換水質,“雙碳”背景下污水廠節能降耗十分重要。在宜興污水資源概念廠,通過有機質協同處理中心污水處理環節中產生的污泥,以及餐廚垃圾、秸稈及藍藻等被生成沼氣進行發電,通過開源實現污水廠綠色低碳發展。
當一朵朵向日葵展開笑顏,這里便成了花的海洋。這里是污水廠區內的試驗田,“污泥”變沃土的科研項目正在進行,每年6100噸的營養土經過無害化處理后還田利用,培育田地的瓜果蔬菜。
臟亂的環境、機器的轟鳴、刺鼻的氣味,這是人們對污水廠的“刻板印象”。在宜興污水資源概念廠,鳥瞰全廠區景觀,三個功能區像一片三葉草。這個由藝術家、工程師、建設師共同設計的概念廠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
廠區內的螺旋式樓梯
廠區所有污水處理設備設置除臭設備,看不見污水、聞不到臭味。如今,這里亦是環保理念的示范教育基地,小朋友們在這里上科普課,環保人士在這里交流學習。未來,這里將是全面開放的休閑場所歡迎周邊群眾來“做客”。
此外還有生產型研發中心,里面“藏”著千噸級、百噸級的試驗線。先進污水、污泥處理等工藝技術在這里實驗實踐,成果可以在實際中應用,深度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集研發、生產、休閑于一體,這是一處充滿活力的新型城市空間。
水質永續,只是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新概念”的小小一隅。今年下半年,該廠加速全產業鏈運營進程,首先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進行收集,借助發電設備,每天“產電”1.8萬千瓦時,實現了能源自給。
11月初,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驗證基地落戶該廠,按下作為“能源和資源環”的有機質協同處理中心的啟動鍵。
“水資源環”處理后的污泥連同餐廚垃圾等被“吃干榨盡”,培育成有機營養土,不僅滿足廠區綠化栽培用土需求,還在本月末開通外銷渠道。自此,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成功實現將傳統污水處理廠升級為水源、能源、肥料工廠的建設目標。
曲久輝院士說,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全面布局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工程研究中心。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憑借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方面先行先試所取得的成績,納入中心的核心建設內容,有助于推進先進技術向實際應用的轉化。
他表示,專委會將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攜手三峽集團,以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為模板,在沿江城市建設一批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宜興市人民政府、三峽小微、環保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