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干旱的定義都大不相同
在西方一些城市
6天不下雨就算旱
而在非洲某些地區
2年不下雨才算旱
今年7月以來
在我國長江流域
降雨少、來水少、水位低、枯水早
發生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旱情
鄱陽湖刷新了
1951年有紀錄以來歷史最低水位
那么,干旱到底是什么?
干旱在氣象上還有兩種含義:
• 干旱氣候:指蒸發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種氣候。我國的干旱氣候區包括西北地區大部、內蒙古西部和西藏北部。這里的自然景觀是極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
• 干旱災害:指某地在某一時段內的降水量比其多年平均降水量顯著偏少,導致該地的經濟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受到較大危害的現象。
干旱分為幾種?
根據我國國情,干旱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氣象干旱:某時段內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
• 農業干旱:在作物生育期內,由于土壤水分持續不足而造成的作物體內水分虧缺,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現象。
• 水文干旱:由于降水的長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時間內,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現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庫蓄水等減少的現象。
• 社會經濟干旱:指由自然系統與人類社會經濟系統中水資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異常水分短缺現象。當社會對水的需求,包括工業需水、農業需水和生活服務行業需水等,大于水資源供給量,就會發生社會經濟干旱。
其中,氣象干旱又可劃分為五個等級。
• 無旱: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
• 輕旱: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干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 中旱: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 重旱: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植物萎蔫、葉片干枯,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 特旱: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
四種干旱類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氣象干旱是一種自然現象,而農業、水文和社會經濟干旱更與人類和社會影響相關。氣象干旱是其他三種類型干旱的基礎,通常氣象干旱發生幾周后,土壤水分不足會導致農作物、草原和牧場受旱而表現出農業干旱;持續氣象干旱導致江河徑流、水庫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會出現水文干旱;當水分短缺影響到人類生活或經濟需水時,將發生社會經濟干旱。
我國氣象干旱分布規律
我國氣象干旱發生頻繁。根據氣象相關資料顯示,東北的西南部、黃淮海地區、華南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年干旱發生頻率較高,其中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云南北部等地達60%~80%;其余大部地區不足40%;東北中東部、江南東部等地年干旱發生頻率較低,一般小于20%。
此次長江流域旱情屬于哪種干旱類型?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發生了60多年來范圍最廣、程度最為嚴重的氣象、水文干旱。但由于在干旱發生前,水庫、湖泊、溝渠等水利工程積蓄了大量的水,江河沿線引提水能力強,大江大河沿線的灌區農業需水得到保證,并未發生大面積的農業干旱,只是在部分丘陵崗地的“望天田”和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的局部區域形成了農業干旱。通過積極的抗旱應對,社會經濟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
保供水就是保民生
保灌溉就是保糧食穩產豐產
面對秋糧作物灌溉關鍵期用水
和城鄉供水需求
水利部在第一輪
“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
專項行動中
已取得明顯成效
旱情仍在持續
水利部立足抗大旱、防大汛
啟動第二次
“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
專項行動
為下游補水
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干旱在氣象上還有兩種含義:
• 干旱氣候:指蒸發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種氣候。我國的干旱氣候區包括西北地區大部、內蒙古西部和西藏北部。這里的自然景觀是極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
• 干旱災害:指某地在某一時段內的降水量比其多年平均降水量顯著偏少,導致該地的經濟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受到較大危害的現象。
干旱分為幾種?
根據我國國情,干旱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 氣象干旱:某時段內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
• 農業干旱:在作物生育期內,由于土壤水分持續不足而造成的作物體內水分虧缺,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現象。
• 水文干旱:由于降水的長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時間內,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現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庫蓄水等減少的現象。
• 社會經濟干旱:指由自然系統與人類社會經濟系統中水資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異常水分短缺現象。當社會對水的需求,包括工業需水、農業需水和生活服務行業需水等,大于水資源供給量,就會發生社會經濟干旱。
其中,氣象干旱又可劃分為五個等級。
• 無旱: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
• 輕旱: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干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 中旱: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 重旱: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植物萎蔫、葉片干枯,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 特旱: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
四種干旱類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氣象干旱是一種自然現象,而農業、水文和社會經濟干旱更與人類和社會影響相關。氣象干旱是其他三種類型干旱的基礎,通常氣象干旱發生幾周后,土壤水分不足會導致農作物、草原和牧場受旱而表現出農業干旱;持續氣象干旱導致江河徑流、水庫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會出現水文干旱;當水分短缺影響到人類生活或經濟需水時,將發生社會經濟干旱。
我國氣象干旱分布規律
我國氣象干旱發生頻繁。根據氣象相關資料顯示,東北的西南部、黃淮海地區、華南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年干旱發生頻率較高,其中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云南北部等地達60%~80%;其余大部地區不足40%;東北中東部、江南東部等地年干旱發生頻率較低,一般小于20%。
此次長江流域旱情屬于哪種干旱類型?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發生了60多年來范圍最廣、程度最為嚴重的氣象、水文干旱。但由于在干旱發生前,水庫、湖泊、溝渠等水利工程積蓄了大量的水,江河沿線引提水能力強,大江大河沿線的灌區農業需水得到保證,并未發生大面積的農業干旱,只是在部分丘陵崗地的“望天田”和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的局部區域形成了農業干旱。通過積極的抗旱應對,社會經濟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
保供水就是保民生
保灌溉就是保糧食穩產豐產
面對秋糧作物灌溉關鍵期用水
和城鄉供水需求
水利部在第一輪
“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
專項行動中
已取得明顯成效
旱情仍在持續
水利部立足抗大旱、防大汛
啟動第二次
“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
專項行動
為下游補水
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