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長十年,和滬深300指數來對比從17年4月以后,基本就是一路下行,行業的景氣度是比較差的。從投資組合構建來看,這也屬于在鹽堿地里種水稻了。
產業鏈:
傳統的環保產業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大氣污染治理三個子行業,主要針對廢棄物的排放進行末端治理,是環保產業中最為核心、市場規模占比最高的領域。環境監測需求的提升和土壤修復需求的釋放使得環保產業的主體由原來的“水、固、氣”延伸到包含環境監測、土壤修復等更大的范圍。下圖中虛框里的內容構成目前環保產業的核心框架。而環境咨詢(以環境影響評價為主)、清潔生產和節能服務進一步拓寬了環保產業的服務范圍,成為廣義環保的重要組成。
行業發展:
大氣污染治理起步較早,也是最先成熟并走向衰退的產業。
水污染治理包括末端水處理和流域治理兩大塊業務。其中末端水處理,行業發展已經逐步進入成熟階段。流域治理,主要為對河道、濕地等水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在“水十條”出臺之后出現快速發展,市場需求超過萬億,目前景氣度較高。
固體廢物治理主要包括環衛服務、一般固廢處理、危廢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
2013年以前環衛服務一直是由政府主導的,2013年以后,環衛服務正式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企業參與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行業仍處于成長階段。
一般固廢處理是對收集來的垃圾進行安全、無害化處置的過程。主流的固廢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堆肥三種。我國目前仍以填埋方式為主,但2010年以后焚燒處置的比例出現快速提升。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垃圾焚燒市場已被早期進入行業的幾家龍頭公司所劃分,剩余市場空間較小;但三四線市場仍存留一定的機會。焚燒行業整體已經發展到期,行業集中度較高,競爭格局已經較為確定。
危廢處理是對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的危險廢物進行處置的行業。由于長期以來對危廢處置的監管不嚴,每年有幾千噸危廢未經有效處理被排放,目前危廢行業尚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是環保產業中景氣度最高的領域之一。
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利用。該行業目前盈利性不強,對補貼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尚需探索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
監測行業分為大環境監測、小環境監測和實驗室檢測。大環境監測主要包括對空氣質量、水體斷面的污染指標進行監測,以掌握大氣、水體的整體環境質量。小環境監測則是對企業排放的廢氣、廢水進行監測,用以判斷企業是否達標排放。實驗室檢測主要針對需要進行樣本檢測的物質,比如土壤重金屬檢測等。
土壤修復是采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降低受污染土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濃度,使之達到安全使用狀態。土壤修復行業是2007年以后才逐漸形成的,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截止2018年,提供土壤修復服務的公司約3000家,但普遍規模較小,年營收過億的公司不超過十家,商業格局尚待形成。
上下游:
從環保行業內部來看,上游是環境咨詢服務提供商和環保設備制造商,中游是環保工程提供商,下游是環保工程/設備運營商。目前大部分環保工程公司都覆蓋了從設備制造到工程運營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行業內部上下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從環保行業在整個經濟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來看,其上游包括電力、鋼鐵、建材、化工、機械等行業,為環保企業提供生產原材料和能源;市政環保下游主要的客戶是各地環保主管部門,工業環保的下游客戶按照公司所處子行業和技術的不同區別較大,主要為電力、鋼鐵、有色、化工、造紙、制糖、制藥、汽車等行業。
申萬二級環保設備行業:最大的市值為150億
申萬二級環境治理行業:公司數量目前有101家,最大的市值近400億。
行業催化因素,更多來自于環保政策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