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1月—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監測顯示,前6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5.7%,同比上升4.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1%,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全國水環境持續變好。
整體趨勢“向好”,讓我們再把視角對焦地市及具體湖庫。分析水環境質量排名在前10位和改善幅度最大的區域,一些亮眼的城市走入我們的視野。
治水,這些城市有何高招?攻堅,如何換來碧波蕩漾?
1
空氣好水也好,它是全國唯一
入選“雙前十”的地級市
在今年上半年水環境質量前10名的榜單中,浙江省麗水市排名第5。前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麗水位列第8。
而翻閱2021年全年的數據排行,麗水的空氣質量在全國排名第7,水環境質量排名第10,均創歷史最優成績。
在近日發布的《2021年麗水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顯示,麗水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入前十的地級市。
治污攻堅,麗水為何能“一枝獨秀”?
麗水深入實施碧水行動,制定《麗水市水生態環境保護2021年實施方案》,強化飲用水水源和良好水體保護工作,完成17個國控水質斷面走航分析并編制實施國控斷面“一點一策”治理方案, 10個縣市區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源一策”保護方案制定和全有機物分析也按計劃完成。
護好水,也要抓問題。麗水以發現治水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為目標,制定“找尋查挖”實施方案,扎實有序開展市、縣、鄉三級和系統內自查自糾、互幫互查工作。其中發現問題5583個,完成整改5517個,整改完成率達99%。
河湖長充分發揮效用,因推進力度大、成效明顯,在今年6月,麗水受到國務院的通報表彰,也是此項工作全省唯一上榜的市。以此,累計創成美麗河湖135條,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全覆蓋,進一步形成以河(湖)長制為核心的流域聯動機制和部門聯動機制。
此外,持續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管理、農業農村面源治理、城鎮污水管網建設改造等治水提升項目。全市落實“污水零直排區”創建項目資金9.46億元,建成慶元縣、遂昌縣、松陽縣、景寧縣4個全域“污水零直排區”,治水工作不斷向標本兼治、長效管理轉變。
圖自麗水發布
從麗水的實踐不難看出,良好的基底加上持續的努力攻堅,使得其水環境質量狀況位于全國前列,全省第一。全市17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16個出境考核交接斷面水質功能目標達標率為100%,麗水這3個“百分百”的背后,詮釋了治水路上持續深化,通過夯實碧水保衛基礎、實現治水成效轉換、推動治水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2
借力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這地治水
不含糊、見成效
半年榜單中,哪地水質改善幅度最大?
排名第一的,是山西省呂梁市。數據顯示,其變化改善的程度為34.07%。
今年一季度的數據,水質“變好”幅度排名第一的,也是呂梁市。
為何是呂梁?
時間回到2021年,4月至5月間,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
此后,呂梁市生態環境部門圍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落實,結合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推動生態環保項目建設,堅決推進水環境突出問題整治,集中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推動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整治成效。
突出問題,怎么治?呂梁市出臺了《呂梁市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2021年行動計劃》,為全市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提供了實施依據,并多次召開關于水環境鞏固提升推進會議。
與此同時,結合15個國考斷面存在的問題,“一斷面一辦法”,印發《呂梁市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方案》《關于決戰高質量完成全市國考斷面考核目標任務實施方案》,對標對表國家、省要求,提升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堅決杜絕不達標斷面和劣Ⅴ類斷面出現。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針對部分斷面惡化的情況,呂梁對4個縣進行通報,幫扶制定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方案。對國考斷面連續超標的2個縣實施掛牌督辦。對8個縣的環境突出問題下達督辦函,對7個縣政府因環境問題進行了生態環保約談,對1個縣國考斷面嚴重超標問題啟動問責,追究處理了17名相關責任人。
從呂梁傳來令人欣喜的“成績單”——
全省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全部超額完成,多項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實現歷史性改善。
不僅是呂梁,山西大同也在水質進步上“喜提”上榜,在上半年位列全國第七。
國家考核斷面之一、桑干河省級河長、大同市委書記盧東亮日前調研時指出,河長制在桑干河治理中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大同、忻州、朔州3市結合實際、創新模式,協同推進沿河治理,使桑干河流域面貌有了較大改善。
在大同,同樣加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全面完成全市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各項改造工程,加快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地表水Ⅴ類標準的提效改造;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深入推進畜禽糞污治理;做好流域上下游和跨界水體水環境治理的協調配合和聯防聯控。
山西的兩個城市水質均迎來較大幅度的改善,一方面,地方借助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不斷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一大批涉水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地方也在主動作為,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為契機,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
或許不久的將來,這樣的“華麗轉身”故事,還會在更多地方上演。
3
身處北方地區,湖區水質提升
一個類別
在前6月的數據中,監測的210個重點湖(庫)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湖庫個數占比76.2%,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在水質類別上,白洋淀的變化尤其“搶眼”。
去年同期,白洋淀水質還是Ⅳ類,而如今其已晉升為Ⅲ類水。
其實,有著“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在2021年年底即實現了淀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水質轉好一個類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背后,既有久久為功、迎難而上的耐力,也有多管齊下、攻堅克難的氣魄。
治理白洋淀,河北聚焦全流域水生態環境整治和修復,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白洋淀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
多措并舉,圍繞白洋淀的生態環境治理,雄安新區先后制定印發了46個工作方案和實施意見,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壓實責任單位。持續開展碧水執法專項行動和2021年暑期白洋淀水環境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對白洋淀水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來自河北日報的報道指出,雄安新區自設立以來,圍繞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修復、入淀河流綜合整治、淀區生態清淤和生態修復、城鎮污染治理、農村污染治理等方面,逐年謀劃項目,2019年至2021年共實施了21大類110個項目,有力地推進了白洋淀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進程。與此同時,生態清淤工程的實施,提高了淀區水體連通性,有效改善了淀區水質。
內部清淤治污,外部生態補水。白洋淀統籌引黃河水、引南水北調水、引水庫水及再生水,合理調控淀泊生態水文過程,全力打通淀區水流通道。
一句話總結,白洋淀的治水思路,離不開“控源、截污、治河、補水、清淤”這幾個關鍵詞,同時堅持“內外共治、標本兼治、治補并舉”。
水質好了,見證者除了周邊居民,還有歸來的水鳥與魚兒。
來自官方觀測的數據顯示,目前白洋淀魚類已恢復至44種,鳑鲏、龍虱、青鳉、銀魚等土著魚類重現白洋淀。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在不久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新區將從鞏固保持白洋淀Ⅲ類水、健全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統籌保障白洋淀生態水量、探索開展水生態評價考核等方面著力施策。
這也意味著,白洋淀日后將作為北方先行先試水生態評價考核試點,積極探索水生態評價考核新路徑,為全國水生態評價考核提供有益經驗。
“白洋淀的魚兒,游進了我的心坎里”。來自白洋淀本土的攝影家趙克琪給他最新拍攝的系列照片,起了這樣的題目。